來源于《農財網種業寶典》
27日下午,第九屆中國國際種業博覽會暨第十四屆全國種子信息交流與產品交易會“種業高峰論壇”在濟南舉行。
農業部種子管理局副局長吳曉玲、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鄧光聯、河南省農科院研究院李繼軍等嘉賓做主題演講,根據新《種子法》及種業改革發展的新任務和新要求,對種子法配套規章進行了權威解讀,并就企業高度關注的品種試驗審定、植物新品種權申辦、DUS測試操作、主要農作物供需形勢、品種登記和種子認證等關鍵問題進行了全面介紹。
農業部種子管理局副局長吳曉玲:種子法配套規章中7大常見問題
一、同一生態區引種,農業主管部門不給備案,能否銷售?
是可以銷售的。在符合引種條件的情況下,確實是提出了申請,當地農業主管部門沒有受理;申請者可以保留申請證據,種子可以銷售,如果追究責任,這屬于當地農業主管部門的不作為行為,與種子銷售者無關。
二、8月15日之后,兩證只有一個到期,另一個未到期,是否需要重新辦證?
另外一個沒到期的證件,如果經營信息沒有變更的,不需要重新辦理。 但是到期的證件,無論是種子生產許可證還是經營許可證,都需要按照新的規定重新辦理。
三、有效期內變更生產信息是否需要重新辦證?
不需要重新辦證,但是需要提交相應變更信息的材料,辦理變更手續。
四、超過保質期種子能否銷售?
如果種子質量沒有變化,仍然符合標簽描述的標準,即使過了保質期,仍然可以銷售。
農財君備注:新《農作物種子標簽和使用說明管理辦法》第十四條規定:質量保證期是指在規定貯存條件下種子生產經營者對種子質量特性值予以保證的承諾時間。標注以月為單位,自檢測日期起最長時間不得超過十二個月,采用下列示例:質量保證期6個月。
五、風險提示如何標注?
之前新法中要求,要包括種子貯藏條件以及銷售區域主要病蟲害、高低溫、倒伏等因素對品種引發風險的提示及注意事項。企業主要是根據品種審定的信息要求如實描述;審定多年后,品種抗性等會隨之發生變化,需要企業及時變更新的標注信息。
六、標簽二維碼如何制作?
二維碼由企業自己制作,具有唯一性,一個二維碼對應唯一一個最小銷售單元種子;農作物種子二維碼是一串唯一的數字編碼,追溯信息至少包括:品種名稱、生產經營者名稱或進口商名稱、單元識別代碼、追溯網址等內容。
七、能否以粘貼方式修補標簽?
不可以。粘貼方式修補標簽只適用于種苗等不適合包裝的種子材料,能夠進行包裝的種子都不可以粘貼方式修補標簽。另外,新法還明確規定種子說明書要外置,不能像以前一樣置于包裝內。
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鄧光聯:種業科技創新的理論與實踐
縱觀人類發展歷史,創新始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終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
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中國要強,中國人民生活要好,必須有強大科技。
鄧光聯在高峰論壇上我國種子企業科技創新從以下幾點做了剖析:
①表象上:人員、隊伍、基地、手段從無到有;
②規模上:從小到大;
③技術上:從傳統到傳統+生物技術;
④路徑上:從單一到多法并舉;
⑤效果上:初見成效、逐步縮小差距;但總體還處于起步階段,發展參差不齊。
縱觀我國種業的發展歷史,他表示,種業科技創新可歸納為幾種基本形式:
①自主研發
一是企業設有研發機構(院、所),聚集人才,形成自身的科研團隊;二是以國家或省部級認證的科研平臺(重點實驗室或工程技術中心)作為支撐;三是依托院校建立了院士工作站或博士后流動站,集科學家的智慧與種子企業的生產實際緊密結合形成的科研平臺。
案例:
1.隆平高科
摸索建立了“標準化、程序化、信息化、規?;钡膭撔陆M織模式,徹底摒棄了以往“家庭作坊式”的課題組研發模式,設立了“工廠化育種創新流程”;從而極大提高資源利用率與研發效率,使科研成果的產生由偶然變為必然,產品與市場的對接由模糊變為精準。
2.登海種業
“三層一帶”創新模式,專家、教授為決策層,專業骨干為實施層,熟練助手為操作層,基層技術人員為開發帶。
3.墾豐種業
全面構建商業化育種體系,以新品種選育、品種測試、配套技術研究為核心的商業育種體系框架初步形成。此外,公司實行首席育種家制度,整合資源,推行集約化、專業化、信息化、規?;?、自動化商業育種程序,實行程序化流水線式管理機制。
②科企合作
一是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持有企業股份,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其與企業保持密切合作;二是企業高管和科研團隊整建制成個別以兼職身份進駐企業;三是一部分企業的前身由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組建,脫鉤改制后,仍保持緊密聯系。
案例:
1.安徽荃銀高科
以項目為紐帶,通過“請進來”、“走出去”、“資源共享”、“技術成果市場”等形式開展多形式的合作。
以科研單位材料為基礎,合作選育新材料和新品種;利用科研單位技術力量進行基礎理論和相關應用技術的研究。
2.山東鑫豐種業
“取他之長,補己之短;借船出海,重點突破?!宾呜S種業主要著手以下幾點:與科研單位合作;與大學合作;借力國家轉基因攻關研究項目;建立品種測試站。
③聯合研發
一是一部分企業前身為地方國有種子公司,與科研院所有長期的合作關系,自身缺乏研究團隊和育種材料;二是由自然人組建的企業,一般以購買品種經營權開始起步,逐步擴大企業規模,雖然組建了自身的研發團隊,但缺乏育種材料,難以獨立開展育種工作;三是自身研發團隊實力不強,開展育種工作難度大,尋求與多家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進行聯合,借助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實力,走“聯合研發”的道路,實現共贏。
案例:
四川國豪
四川國豪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與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建農作物種子選育平臺,互相依托,互為支撐,共同發展。每年向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撥付一定的科研經費,用于主要農作物新品種的研究、選育;品種及親本的知識產權保護由公司和農科院共同擁有,農科院授權公司獨家生產、經營。
④委托研發
一是為彌補自有研發機構和研發團隊的不足,特意委托科研院所開展研發,企業提供經費或購買品種;二是企業科研合作的主體對象一般只有1家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由企業提供科研經費,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負責品種選育及栽培技術研究,其研究成果由企業獨家購買或優先經營。
案例:
河南天存種業
2003年,河南天存種業成立后,與周口市農科院達成合作協議,獨家許可經營“周麥”系列品種,按照年度稅后利潤的35%支付品種權許可費用,同時派遣科技人員到企業開展技術服務工作。在小麥品種選育中,作為合作單位共同參試、審定品種,并申請植物新品種權保護。
鄧光聯表示,人才短缺、經費投入不足、選種育種方式原始、科技權益得不到應有保護是我國科技創新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對此,他認為,企業高管的認識程度是開展科技創新的關鍵;利用科研院所的優勢是推動企業科技創新的有效途徑;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是開展科技創新的基本保障;建立商業化育種體系是企業創新的重要特色;開展生物技術育種是企業科技創新的重大突破。
(以上所舉分類和典型案例,并不代表這些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就歸為此類型,一個企業很難用一種類型來概括,一個企業同時具備多種類型,案例分析只是表達種企科技創新中存在的形式)
種衣劑研討會——倡導建設國家種子健康管理系統
當日下午,還舉辦了種衣劑研討會,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健強、國家玉米病蟲害防控室黃淮區崗位專家石潔、國家玉米病蟲害防控室東北區崗位專家晉齊鳴等做了研究報告,會議由北農(海利)涿州種衣劑有限公司承辦。
李健強強調,種衣劑雖然會增加種子企業的制種成本,但是種衣劑可以解決當前育種不能解決的問題。例如,增強種子對于病蟲害的抗性,避免種子攜帶病菌造成不利傳播。
石潔在分析玉米常見的根腐病、苗枯病等病害時說到,種衣劑的使用可以有效防治這些病害,但是目前僅能做到70%的防治。
晉齊鳴主要分析了玉米矮化病的發生與防治進展,他指出以前種衣劑的使用走了彎路,以為噻蟲嗪可以防治;實踐證明最好的防治藥劑還是克百威,2018年克百威也將退出市場,其后將是丙硫克百威占據有效市場。
我國一直忽略對種子安全、種子健康的重視,在全球甜瓜種子綠斑駁花葉病毒檢測中,來自九個國家1808份樣品中,僅有4份種子攜帶病毒,而且全部來自中國。
專家呼吁我們應該重視種子健康和安全,建設國家種子健康管理系統。種衣劑的使用可以很好的保證種子健康,今后種子企業也將逐漸投入種衣劑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