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省農委
合肥市小麥油菜春季田間管理技術意見
根據農情調度顯示,當前我市小麥處于返青拔節期,油菜處于起苔期,是營養生長轉向營養生殖生長兩旺時期,也是搭好豐產架子和獲得高產的關鍵時期?,F就我市各地苗情現狀,提出以下田間管理意見。
一、清溝瀝水,降低田間濕度。通常情況下,春季雨水多、溫度變化大,加上部分種植大戶播種質量不高,農田“三溝”淤塞,積水較重,因此要及時清理三溝,做到田無漬水,溝內不留水,雨停田干,降低田間濕度,促進小麥油菜生長發育。有條件的地區可在封行前,結合施肥進行中耕松土除草,既有利于增溫、增氧,又能清除草害,防止倒伏。
二、根據苗情,看苗施肥。通過苗情調查,不同作物目前長勢差別較大。
1.早播的,旱作后茬和雜交中秈水稻后茬的作物,一般長勢好,草害輕。早播小麥的開始由返青期進入拔節期,長勢較差的小麥田塊,每畝要補施拔節肥5到8公斤尿素。早播油菜即將進入蕾苔期,在苔高7厘米時每畝施尿素5~7.5公斤和適量鉀、硼肥。
2.遲播的,接粳稻后茬播栽的,因受秸桿禁燒和冬前雨水偏多等不利因素影響,播栽質量相對較差,苗小苗弱。小麥目前處于4到5片葉,莖蘗數嚴重不足,應以促為主,一般每畝施10到15公斤尿素。油菜遲播的株小葉少,要適度加大施肥量,以施速效氮、鉀肥為宜,一般每畝施尿素10公斤、氯化鉀8公斤和硼肥2公斤,以彌補冬發的不足,促進苔莖粗壯,為豐產打下良好基礎。
三、及時防治病蟲害。春季氣溫逐漸回升,雨水較多,田間濕度較大,有利于各種病蟲害的發生,因此要根據苗情、病情,選擇對路農藥,嚴格掌握劑量,防止產生藥害。小麥病蟲害主要有赤霉病、紋枯病和蚜蟲。拔節期是藥劑防治紋枯病的關鍵時期,每畝用25%井岡霉素100克或井岡?蠟芽菌可濕性粉劑20克對水50公斤粗噴霧。赤霉病在小麥開始見花時,選擇滲透性、耐雨水沖刷性和持效性較好的農藥,如:戊唑?咪鮮胺、井岡?蠟芽菌等兌水進行噴霧預防,一周后再防治一次,如遇雨水沖刷要及時補噴。后期蚜蟲發生量大時,可選用吡蟲啉等藥劑進行防治。油菜春季病蟲害主要有菌核病、霜霉病和蚜蟲等。菌核病通常在油菜初花期防治一次,一周后再噴防一次,每畝用40%菌核凈150克或36%粉霉靈50克,兌水50公斤噴霧防治。
四、化學除草。對于冬前未進行化學除草的小麥田,在早春要積極搞好化學除草工作。于小麥拔節前,防除闊葉雜草,每畝可選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或1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兌水45公斤莖葉噴霧;防除禾本科雜草,每畝可選用15%麥極可濕性粉劑或6.9%驃馬水乳劑,兌水45公斤莖葉噴霧。于油菜起身抽薹前,防除禾本科雜草,每畝用10.8%高效蓋草能乳油60-70毫升或10%精喹禾靈乳油60-100毫升,對水45公斤噴霧。防除闊葉雜草,每畝用50%草除靈乳劑40-50毫升或75%二氯吡啶酸可溶粒劑6-10克對水45公斤噴霧。為了提高除草效果,施藥時間應選擇在日平均溫度穩定在8℃以上的晴好天氣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