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级视频免费观看-亚洲自拍一区视频-欧美亚洲综合在线成人-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行業新聞
安徽省水稻淹澇災后生產技術
發布時間:2016-07-19 16:49      閱讀次數:0

來源:安徽水稻網

今年6月下旬以來,安徽省中南部地區發生連續大范圍、長時間強降雨,導致內河水位猛漲,積水無法排出,造成農田出現不同程度受淹,土地肥力損失嚴重,給當地農作物造成嚴重危害。此時正值我省雙季早稻灌漿成熟期、一季中稻分蘗期,雙季晚稻秧田期。水稻遇澇受淹,因水稻品種、生育期和淹水時間長短不同,造成的危害也不同,應根據災害程度的不同,采取相應對策?,F就我省災后水稻生產管理提出以下技術建議,供各地參考。

一、水稻澇災程度鑒別

水稻耐澇性較強,一般來說,洪澇期間沒頂一晝夜的,稻苗生育基本不受影響;沒頂2-4晝夜的,只要排水后補救措施跟上,產量也不會受到大的影響;淹沒4晝夜以上,對產量有較大影響;受淹7晝夜以上,影響極大,基本無收。在受淹4-7晝夜范圍內,受淹時間每增加一晝夜,單產會下降一成左右。

災后應根據受淹時間長短及稻苗受損程度,決定保苗還是改種。一是看葉片,排水后,稻株有綠色葉片,或出水后3天能見到心葉抽出,可保留。二看葉鞘,葉鞘內部仍為綠色,沒有腐爛,而且有一定硬度的,可保留。三看根系,有白根或根系呈淡黃色,或者排澇后2-3天能見到新根露尖,可保留。四看生長點,排水后2-3天,剝查主莖,生長點呈晶亮狀,不萎縮,不渾濁,每穴有2-3個莖蘗存活的,可保留。五看群體,排水后3-5天,每畝有5萬以上莖蘗苗存活的,可保留。六看稻株。輕拔稻株容易拔斷,分蘗節變軟,外部葉片腐爛,心葉已死,根系全部是黃根和黑根,而且開始發臭的,則要考慮改種其他作物。

二、短期受淹水稻的田間管理技術

1.盡快搶排積水。及時清溝排洪,減少浸沒時間。受澇的稻苗更怕旱,如果在陰天,可采取一次性排水;如遇烈日高溫天氣,應先使稻株上部露出水面,再在下午排掉稻田積水,這樣可避免暴曬,有利于恢復生長。排水時,還應注意清除飄浮雜物,以減少稻苗壓傷和苗葉腐爛。

2.扶苗、定苗、洗苗。人工把倒伏稻苗扶起,并培土定根,防止扶后再倒伏;扶苗時要小心,避免斷根傷葉。然后,用噴霧器噴洗稻株上的泥沙等雜物,使其較快地恢復呼吸、光合等生理功能。大面積淤泥重的也可放清水沖洗稻株。與此同時,鑒別稻株受害程度,判定稻苗是否具有生機,分類采取補救措施。特別是對于受淹時間較長,根系嚴重破壞,活力衰退的稻田,應先檢查其有無挽救的可能,如稻株容易拔斷、分蘗節變軟,心葉已死,根系變黑或腐爛就考慮補種其他作物;根系有部分白根或黃根的,仍能恢復生機,可適當噴施一些生根劑如萘乙酸等,幫助其恢復生理機能,盡量減少產量損失。換水3-5天后,待水稻適應了新的環境,再做進一步補救工作。

3.適時開溝控水。稻田洪水退后,田間水分仍處飽和狀態。應開溝排水,使田間土壤的水滲到溝中排出,盡快降低田間含水量,使淹水而形成的浮泥逐漸沉實,以促進新根的生長。堅持干干濕濕的灌溉方法,既保證稻株用水需要,又保證土壤通氣,促進上部節位根系發生數量多、活力強。抽穗期如遇低溫,應采取灌深水,灌漿結實后期,注意避免過早斷水。

4.增施速效肥料。受淹期間,稻株營養器官受到不同程度損害,出水后根、葉、蘗重新恢復生長,需要大量的礦質營養,加之原有稻田肥料流失較多,因此,追肥要快。災后葉面噴施美洲星等生長調節物質可有效恢復生長。增施肥料品種以化肥為主,根施與葉噴相結合,根際施肥要深施,葉面施肥濃度要準。施肥量要足,促進稻株盡快恢復生長。在分蘗至拔節期受淹后,可采取一追一補方法,施肥以氮肥為主,配以磷鉀肥;可在排水后3天以內,每畝施尿素7.5-10kg或三元復合肥30-40kg,或適量的復混肥;淹沒時間短,稻苗受害輕的,施肥量可少些;反之,施肥量適當多些;后期為促進穗型的增大,應重視補施促花肥,每畝用尿素4-6kg。在抽穗20%時,每畝噴0.5-1 g“920”促進抽穗整齊;灌漿結實期結合噴施磷酸二氫鉀,有利于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一般每畝噴0.2%磷酸二氫鉀50-100kg,隔5-7天,再補噴1-2次。孕穗結實期受淹的稻田每畝用120ml美洲星加300g磷酸二氫鉀兌水30公斤葉面噴施,可促進植株快速恢復生長。

5.綜合防治病蟲。雨情加重蟲情,水稻受澇漬后,植株健壯度下降,抗逆性能差,易受病害侵染;另外受淹水稻恢復生長后長出的葉、蘗較嫩綠,易遭稻縱卷葉螟等的危害。生長發育期的延遲,增加了稻飛虱、三化螟入侵的機會。因此,應加強抓好病蟲害防治,控制病蟲害暴發成災。重點防治紋枯病、稻瘟病、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病蟲害。

三、因災絕收稻田的補救措施

對于長時間沒頂已造成毀苗、絕收的水稻田,要及時清除死株殘體,搶種補種。改補種品種類型應根據積水排除時間的早遲和農時季節要求,及早進行。江淮南部及沿江江南地區,7月20日前后(大暑)改種的,可以進行“早翻晚”,采用早稻品種作雙季晚稻種植,主要品種有嘉興8號、皖稻141、早秈276和早秈788等,但早稻的播種期不要遲于7月25日;同時,可以采取減少基本苗的方式,節約已育的雙季晚稻秧苗,擴大雙季晚稻栽插面積。不能補種水稻、需要改種旱作的受災地區和田塊,重點可以改種玉米、山芋、花生、西瓜、胡蘿卜、馬鈴薯、速生葉類蔬菜等作物。